hth官网入口 http://www.wphostdoc.com/
hth官网入口
——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苑> 综合知识

古代冷热计量与今大不同(一)

发布时间:2018-12-08 作者: 来源:广东计量协会 浏览:4274

粗略地说,温度是指冷热的程度。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常凭自己的感官的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的温度概念,古人以寒、冷、凉、温、热、烫等术语所表示的温差范围,会随人而异,有极大的主观性。

观察自然现象知寒暖

  即使如此,古人还是找到了一些较为客观地判别冷热程度的办法。战国时人们已经知道通过观察水的结冰与否来推知气温下降的程度。例如,《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就记载道:“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种做法被后世人们所认可,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就有几乎同样的记载:“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这是因为,通过观察瓶中水结冰或冰融化,确实可以大致知道气温的寒暖变化。

  古人对自然规律缺乏了解,认为反常气令是上天对帝王卿相失德的“告诫”。所以,要把气令记录下来,写到官修的史籍中去以占验吉凶。同时,对一些特定日期例如冬至时的气候状况,古人也比较注意记录。至迟从十一世纪起,官方就已经习惯记录冬至后九个九天当中每日的天气,这叫做“数九寒天”。在明清时代,人们常把这些日子的天气每天记录在一种图上。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在清代汇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四卷之多。现在,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气候的温度变化情况。

0 1
分享到:
通知 我要订购 我要订购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