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有兴味地读2006年12月29日五色土副刊文物点滴《戥子》,文中说“戥子,属计量用具,清代流行,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珠宝、中草药等,以克为计量单位……”大致不错,但说“以克为计量单位”似乎不准确。
戥子,学名戥秤,亦称等子,是一种小剂量精密衡器,多用来称量金银或药物。由戥子盒、戥子杆、戥子盘、戥子锤(又名秤砣)组成,其制作都很考究,现代化的计量工具出现后,戥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民间杂项收藏的内容。笔者查阅资料发现,最早在公元1004-1007年之间,也就是宋朝,我国就发明了戥秤。戥子的计量单位为斤、两、钱、分、厘、毫,1斤为16两,其余为10进位。
有资料称“直到1959年,国务院才发布了一律改为10两为1斤的命令。所以,戥子都是按1斤等于16两设计的。”现在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对黄金的计量单位还用两、钱、分。中药的用克计量时间也不长,且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因为古方、验方的计量都用钱、分,改用克需要换算。现在生产的戥子是不是用克为计量单位,不得而知,作为文物的戥子不会用克为计量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