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主要讨论了现象与实在、物质的存在、物质的性质、唯心主义、认识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论归纳法、论我们关于普遍原则的知识、先验的知识和如何可能、共相的世界、论我们关于共相的知识、论直观的知识、真理和虚妄、错误和或然性意见、哲学知识的范围和哲学的价值等内容。
《哲学问题》一书的部分内容,对于计量工作有着重要的思想意义。计量工作者都相信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值的差距不大,这是为什么呢?这种信念仅是过去经验的盲目产物呢, 还是一个可以验证的合理的信念呢?罗素说“经验已经向我们指明:到目前为止,这便是我们预期下次会有同样的序列或并存的一个原因了”,“但是我们所处的地位并不比脖子出乎预料被绞断的小鸡要好些”,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律性形成对于未来的预料, 这是一回事, 预料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之后, 究竟还有没有什么合理的更具使这些预料可以有分量,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一律性“过去一直是有效的, 那么是否我们有任何理由可以假定他们未来也永远有效呢?”答案在于“或然性”,也即测量具有或然性。罗素在论归纳法中给出了归纳法原则的两个部分“(甲)如果发现某一事物甲和另一事物乙是相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从未发现他们分开过, 那么甲和乙相联系的事例次数越多,则在新事例中(已知其中有一项存在时) 他们相联系的或然性也便愈大。(乙)在同样的情况下, 相联系的事例其数目如果足够多, 便会使一项新联系的或然性几乎接近必然性, 而且会使它无止境地接近必然性。”
对于测量而言, 则上述归纳法
(甲)测量人员发现测量结果均值和被测量真值是相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未发现他们分开过, 那么测量次数越多, 则新的测量结果均值与真值相联系的或然性也便愈大。
(乙)在同样的情况下,测量次数如果足够多, 便会使新的测量结果均值与真值的联系的或然性几乎接近必然性, 而且会使它无止境地接近必然性。
所以,根据罗素的哲学,就能够从思辨的角度解释计量工作中多次测量的原因。罗素还指出“归纳法原则不能够仅凭经验来反对”,“也同样是不能凭经验证明的”。
罗素从哲学角度告诉我们“科学上的普遍原则, 例如对于定律的支配力的信仰、对于每件事必有原因的信仰, 都和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一样, 是完全依靠着归纳法原则的。”而且“凡是根据经验而告诉我们有关未曾经验过的某种事物的知识, 就都是基于一种既非经验所能肯定的, 又非经验所能否定的信念”。
因此, 对于计量工作中的不同观点,不能仅凭经验来肯定或否定,而需要通过演绎法进行详细的论证。
本文刊发于《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杂志2013年第3期作者: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科学研究院 崔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