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入口 http://www.wphostdoc.com/
hth官网入口
——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2.0扬帆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9-04-25 作者:焦跃 柴晓钟 陈怀伟 梁玲 倪文驹 来源: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 浏览:1739

一、伟大时代刻划能源计量2.0的历史年轮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能的迫切要求。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建立高效的能源经济体系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中之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命题。

1.能源计量2.0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产物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计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家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计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应该是大有作为。当前阶段,计量服务供给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能源计量需求和能源计量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能源计量2.0 是能源革命的必然产物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清洁能源发展较快,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趋势明显,很多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是围绕能源在做文章。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地缘政治变局影响我国能源安全。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新变化,为顺应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我国确立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国策,提出能源发展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开源、节流、减排为重点,确保能源安全供应,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诉求。但能源发展转型是系统工程,也是长期行为,其基础就是能源计量。只有充分发挥能源计量的基础作用,才能更好地认清能源发展转型的本质和源头,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

3. 能源计量2.0是计量需求发展的必然产物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社交化技术的发展,一切皆可数据化,全球正逐步进入数据社会阶段,企业也存储了海量的数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商业模式革新对能源计量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全新要求,催生着新的能源计量时代到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优先发展应用新领域中的计量技术,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要求新的计量技术支持;环境变化的监控要求在温度、温室气体量以及海水含盐量等测量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计量基标准和溯源体系;对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在低浓度时的微量变化的测量。

4. 能源计量2.0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

计量与当代最前沿科学技术有着密切互动关系。当代基础性研究在继续依靠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越来越依靠于复杂、精密、宏大的实验系统和科学测量手段。20世纪60年代对宇称不守恒理论的验证,就是应用了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的计量仪器设备完成的,利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的理论。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计量与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关系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交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速经济结构性调整对计量科技提出了新要求,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争取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必须依赖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更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尤其是对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和多参数综合量的测量溯源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何有效评价新能源的使用效率,如何评价新材料的各种特性,如何实现纳米尺度的高准确度测量和量值溯源,如何实现生物技术安全的准确测量、有效分析和量值溯源,都是摆在我国计量科技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能源计量2.0的内涵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到来,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是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使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能源计量的革命伴随着第四次革命而来,并为其保驾护航。能源计量革命不仅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更需要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能源计量的提法由来已久,使用频率也比较高。关于能源计量的定义,在一些书籍、讲义中有不同的提法,但在通用计量术语或法规层面一直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定义。综合来看,能源计量就是在能源生产、储存、转化、利用、管理和研究中,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如果将工业时代的能源计量形态称为能源计量1.0,那么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下能源计量的创新形态可以称为能源计量2.0。能源计量2.0是能源计量1.0的升级版,不是颠覆能源计量的定义,而是补充和完善,不是否定能源计量的原有内涵,而是扩展和重塑。2.0时代的能源计量工作更注重从供给侧和数据驱动层面发力,逐步由单一的数据采集向数据挖掘、分析、利用全方位拓展。能源计量2.0的实施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变,促进从生态赤字转向生态盈余,开创一条绿色工业革命的新路。

三、能源计量2.0的时代特征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不对,决定着计量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能源计量2.0必须紧扣时代脉搏,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勇立潮头。我们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目标为导向,突破发展的瓶颈;以需求为导向,厚植发展优势;以民生为导向,践行全民计量。

1.“互联网+”创新能源计量2.0

“互联网+”是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的合作和融合,“互联网+”模式是各行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这种模式是指在经济社会中各个领域将行业的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重新集中组合,将行业的优势有效融合,形成新的创新成果,使企业经济的创新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企业经济发展形态有了新的空间。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促进“互联网+”模式的科学发展,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起到保障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推动着能源计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实验室检定或校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现场检定校准技术、在线检定校准技术已经成为新常态。特别是物联网时代的崛起,正在催生以传感器智能化、数字化为标志的对传统计量器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以适应智能与互联计量的未来需求,促进计量技术的深化变革。此外,“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计量新考验,其中包括管理对象、管理政策等。现行《计量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器具,通过传统的量值传递制度,将基准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到计量器具,通过计量器具的检定保障被测值的准确可靠。但是伴随互联网的出现,如何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对虚拟测量活动进行调整已成为互联网时代计量与传统计量、虚拟计量与实体计量的现实挑战。互联网时代计量技术辈出,新需求多元化,很多计量互动已突破现行法规政策的调整,大都在法规政策不具备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而管理政策和法规滞后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营造互联网政策环境,创建互联网工作模式,推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2.“大数据”驱动能源计量2.0

在大数据兴起之前,人类已经具备进行各种观测并获得观测数据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人类获得了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数据,其中计量数据在量化数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当时信息传递宏观慢速的技术条件下,客观现象在空间上的局部性和微观性导致了数据利用的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不可量化的数据以二进制方式表示,从而使利用算法处理不可量化数据具备了可能性。经过这样的数据化,局部的、微观的、客观现象的观测数据就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具有类型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强的特征,因此,计量本身的角色必须进行转换,才能够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这种转变主要包括计量活动的大数据化、大数据的计量及大数据在计量中的应用等三个主要方面。

大数据的计量化是计量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深度介入,通过建立数字计量体系,将以其他方式获得的量化数据和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不可量化的数据纳入计量体系,从而实现“数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的目标。但是由于这一过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认识上依旧存在分歧,目前大数据主要会以两种方式应用于计量,一种方式是在通过计量设备获得量化数据的过程中应用计量活动大数据,如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校准、基于大数据的嵌入式计量、基于大数据的计量管理等,另一种应用方式是在所有观测数据之前应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如对客观现象的筛选、能够观测到的客观现象的延拓、作为基标准对将观测数据作为计量结果进行评估。据此建立诸如全自动化生产线,并将计量大数据融合在制造生产的所有可控的环节中。从计量角度规范算法的设计和实现也必然成为不可回避的任务,因此将其纳入数字计量的范畴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数据理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传统计量的转变。所以,大数据时代的能源计量就像站立在数字化浪潮潮头的弄潮儿,随着客观世界数字化的推进,建立起了自身的大数据,从而形成了能源计量的大数据时代。

3.“中国制造2025”重塑能源计量2.0

“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做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逐步进入智能制造时代,计量工作中的各种检定/校准、检测活动也呈现出以下几种新变化:

一是计量与制造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模式的生产活动需要检定/校准、测试、检测等计量活动与制造过程深度融合,计量将从保障计量器具等检测手段的准确,向保证制造过程参数测量的准确可靠拓展。针对不易拆卸的计量器具的在线(原位)计量和专用测试设备的现场计量,其量值评价过程与生产过程控制密切相关,计量服务活动将更加全面地融入生产制造流程中。独立的、游离于生产流程之外的、依托实验室环境的标准量值评价活动将被智能制造所抛弃。

二是量值的数字化和测量的模型化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产品(包括计量器具)的输出量值将越来越多地由模拟量输出转变为数字量输出。同时,为适应产品自身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和产品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和测量手段的模型化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数字化的测量手段不仅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带来的制造和测量偏差,而且大大提高了制造和测量工作的效率,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计量与国民经济的深度融合。计量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科学量度的代名词,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其科学性为基础,计量的理念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它将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如:市场监管、科学实验、工业生产等。计量以其技术服务保障活动的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和科学性已经成为公正第三方的代名词,它是产品品质的保障,它是技术进步的基础,它是科学正确性的裁判。准确的计量是制造业发展的创新基础和质量基础,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技术支撑。不仅可帮助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可大力促进我国推行绿色制造,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在计量领域,全球一致的国际测量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计量量值传递溯源扁平化将带来诸如工程极值量校准技术、大型测试系统校准技术、现场校准技术、在线校准技术、原位计量技术等许多新的计量需求。能源计量的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一致的,能源计量在制造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便利国际贸易和促进经济全球化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4.“一带一路”拓展能源计量2.0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当前,计量已经成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传递信任、共同进步的桥梁纽带。尊重各国历史文化,尊重各方利益诉求,尊重各自资源禀赋差异,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能源计量体系的创新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面向未来的共同愿景。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计量政策沟通,加强各国政府主管部门计量领域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计量政策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在相关国际事务中的磋商和协调,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达成合作新共识。建立计量领域信息互换和交流机制,提升计量法规透明度,实现沿线国家资源共享。

二是计量国际互认。加快计量双边、多边互认进程,促进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的国际互认,促进量值国际等效。共同开展国别制度研究、计量比对、国际同行评审等活动,增进计量实验室能力的相互信任,促进计量互认,消除贸易壁垒。

三是计量技术交流。加强各国计量技术机构,特别是国家计量院间在战略规划、科学研究、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开展联合研究、双多边比对等实质性合作。强化人员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分享先进科技成果,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国家测量能力,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提升计量服务能力。从各国发展需求出发,共同推动计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计量测试水平,提升计量服务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能力。共同加强在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进共同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破解计量难题。共同适应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各国在计量领域计量标准的合作研发。鼓励各国计量机构提供内容广泛的计量测试服务和互援互助,推动各国计量技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不断充实完善计量领域合作内容和方式,促进计量领域的互信互认,共同推动沿线国家发展,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5.“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能源计量2.0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五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对策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是基础,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目标责任体系是抓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底线。

传统的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解决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这对计量科技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危机”的不断关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实现碳交易依靠的是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及计量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时,气候变化的监控也要求在温度、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海水含盐量等测量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计量基标准和溯源体系。

在管控层面,计量是节能减排的“眼睛”。企业开展节能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分析能源利用率,必须建立在准确的用能计量数据基础上。政府掌握节能情况、制定节能政策、实施能源审计,需要能源计量和管理体系发挥重要作用。计量也是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无论是攻破技术难关,还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都需要能源计量测试技术优先发展。

四、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展望

能源计量2.0与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频共振,与“中国制造2025”、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相伴而生。在能源计量跨入2.0时代的背景下,智慧能源计量行动是一项标志性工程。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应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围绕能源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能源计量工作新思路、新模式,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重点抓好科学计量、产业计量、民生计量、生态计量,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能源计量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全面夯实能源计量基础能力,积极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协同化的能源计量服务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众所周知,能源计量距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差距。尤其是还存在很多技术、体制机制、人才、服务理念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制约着能源计量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例如:高新技术和重大能源产业计量标准装置覆盖率有较大差距,能源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发能力不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比较薄弱;能源计量监管理念转变不快,信息化比较滞后,监管效能有待提高;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诚信计量体系不够健全,计量社会共治的局面尚未形成等。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是计量领域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特点,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作用。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应遵循“顶层设计”的思路,设计的客体可以归纳为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五个总维度,每一个总维度又可分为若干子维度。客体之间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不同层级客体的设计,由不同层次的主体完成。

1.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目标模式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目的是建设政策法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先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的能源计量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及现代能源体系发展的需求。

——政策法规健全。完成能源资源计量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标准制修订工作。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计量监管体系及长效监管机制。

——基础设施完善。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发展水平先进地区推进计量器具智能化升级,全面落实万家企业计量器具智能化配置。结合能源在线监测平台、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进能源计量监测平台建设。

——技术水平先进。突破一批关键测试技术,为计量器具远程监测和校准、能耗远程监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手段。建设一批符合节能低碳领域发展要求的计量实验室,推动创新实验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扩大节能低碳领域量传溯源体系的覆盖范围,测试技术能力显著提高,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保证重点领域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

2.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工作原则

绿色发展,智慧转型。以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深化计量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拓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计量方面的应用,促进计量器具配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警检测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法制为先,标准引领。结合国家能源资源重大发展战略,健全完善能源计量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制度体系,紧密衔接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能源计量需求,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推进机制。

创新驱动,服务升级。按照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的思路,积极融入国家产业新体系构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形成并推广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的可量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能源计量服务新模式,推动能源计量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分类推进,协同发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分类、分层制定推进措施。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与部门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政府与社会共治的能源计量协同发展机制。

3.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总体架构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能源经济体系,需要转变视角和思维。我们要重视总量和结构相结合的视角,将政策力量用于边际产出最大的地方;理顺市场和政府在能源领域的职能,提高决策合理性;从全球视角看待中国能源经济体系,识别出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核心利益。智慧能源计量行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发展理念,既要管好“器具”,又要注重“量值”的全面应用,实现“从单一计量向多元测量转变、从计量管理向计量治理转变、从计量支撑向计量引领转变”的目标。

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顶层设计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大型复杂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实现结构上的优化、功能上的协调、资源上的整合等目标。智慧能源计量行动顶层设计的主要内涵包括: 一是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二是规范统一,做到系统各部分理念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确保系统各部分建设遵循统一的管理和技术标准;三是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实现系统各部分互联互通、功能协调、资源共享;四是实践可行性,顶层设计就是工程实现,要以顶层设计促进规划的实施。设计方法可采用定性的“战略——系统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

基于以上考虑和要求,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可包括五大体系:

一是技术体系。坚持市场导向,全面梳理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并尽快转化为能源计量技术发展方向。加强能源计量关键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流量计、碳测量等智能化仪器仪表在线校准技术研究。加强支撑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符合计量、监测等功能的各类新型传感器件,以及在线校准、自校准计量器具、嵌入式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同时,随着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以量子基准取代实物基准,国际单位制变革为“量值溯源扁平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计量技术体系将经历历史性变革,世界测量技术规则将予重构。建设计量技术体系是智慧能源计量行动的核心。

二是管理体系。计量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生产活动,这些都更好地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效果。同时,计量管理还具有可操作性与技术性。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是指计量监督工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它体现国家与地方各级计量行政部门之间,各主管部、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计量监督中的关系。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是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建设的关键。

三是政策体系。完善现行计量与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宏观、中观、微观、管理、技术相配套,可执行、实用性强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建设的核心保障。

四是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技术机构为政府提供节能低碳政策支持和监管服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能源计量技术服务。推进计量技术机构由单一量传服务向为企业提供贯穿研发、设计、制造、使用、报废等计量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综合计量技术服务的转变,由事后检测向过程控制乃至事前控制转变,不断优化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发挥能源计量数据作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重点领域,研究符合能源产业特点的量传溯源技术,发展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能源计量测试、校准技术和装备,探索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能源计量技术,推进能源相关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发展。服务体系是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建设的基础。

五是文化体系。能源计量文化是推动能源计量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一种促进计量工作水平提升的系统文化。对能源计量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文化体系是智慧能源计量行动建设的主线。

五、能源计量工作寄语

当前的能源计量工作,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要求能源计量工作者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扎扎实实把能源计量工作做好。

1. 人

推动能源计量工作关键在人,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改革能源计量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项目管理流程。在人才选拔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选好用好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加大高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才能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

2. 财

能源计量工作不仅需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还需要创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财力资源的投入方面,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协同发力推动创新。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 制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体制机制需要创新,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加充分利用好各方面资源。同时,需要扩大能源计量领域对外开放,搭建多层次能源计量国际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精准选择合作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0 0
分享到:
通知 我要订购 我要订购
公告 征订通知 征订通知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