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自1940年由美国Beckman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45年推出商品化仪器之后,已发展成为世界实验室中使用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类分析仪器,据了解全球市场有几十亿人民币的规模,而国产UV产品占的比例相对较少。
这样一类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当然是国内外众多仪器厂商的必争之地,目前UV的生产厂商有很多,国外的主要有PerkinElmer、岛津、Agilent、Beckman、Hitachi等,国内主要有普析、瑞利、上海光谱、尤尼柯、上海精科、上海棱光、上海天美等,竞争异常激烈。其中,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普析)于2012年8月31日下午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召开了“普析T1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技术鉴定会”,正式揭开国产高端UV产品——T10的“神秘面纱”。
那么高端的UV产品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样的实际体验?目前UV领域国内外的竞争态势怎样?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系统总监孙金龙先生、分子光谱产品总监刘景会先生、软件技术总监何乃文先生、分析中心主任郑清林先生、电子技术总监强伟峰先生、光学技术总监赵跃鹏先生等组成的研发团队,共同为大家解析高端UV的重要指标,并探讨国产UV产品未来发展之路。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系统总监孙金龙先生
高端UV产品重要技术参数解析
每一款UV仪器的说明中都会标有很多技术指标:杂散光、波长、带宽、光度准确度、波长准确度、稳定性等。用户在采购仪器时也会对这些指标“货比三家”,那么对于UV产品来说大家最关注的指标是什么?它们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和体验?普析技术研发团队为大家解析了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指标。
超低杂散光意味着更宽的测量范围
杂散光既难给出确切的定义, 又难进行准确的测量。人们常将杂散光定义为在单色器额定通带之外的透射辐射能量与总的透射能量之比。它是UV产品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也是UV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直接限制被分析测试样品浓度的上限。现在市面上UV产品的杂散光有十万分之几、百万分之几、千万分之几等,这些数值在应用方面有着怎么样的具体体现?对此,孙金龙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
孙金龙先生介绍说,“通俗的讲,杂散光和噪声决定了仪器的测量范围,杂散光决定能测多高的吸光度,杂散光越低,测的水平就越高,噪声则影响测量的下限。目前通过查新结果来看,之前全球杂散光水平最好的是岛津UV3600和2700的千万分之五,PerkinElmer的Lambda 950达千万分之七。而T10在220nm的时候杂散光是千万分之四,在360nm 的时候是千万分之二”。
从应用方面来说,“超低的杂散光主要用于样品浓度非常高同时又没有办法被稀释的情况下,比如固体薄膜材料及粉末等样品等。其中在滤光片、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检测过程中,吸光度能达到5-6Abs,超出了常规仪器的测量范围。但是T10的动态范围为±8 Abs,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另外在生物制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些核酸蛋白样品不能稀释,测量范围也比较宽,亦需要光度范围较大的紫外产品”。此外,“还有一个应用领域是标定,T10属于研究级的仪器,动态范围足够宽,可以对低水平分光光度计进行标定,并可以用于校准计量用标准物质,如紫外滤光片、杂光滤光片、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等”。
光谱带宽连续可调确保测量结果更准确
所谓光谱带宽是(Spectral Band Width,SBW)是指从单色器射出的单色光最大强度的1/2处的谱带宽度,表征仪器的光谱分辨率。美国T. Owen教授在研究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的影响后, 指出UV光谱带宽非常重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 SBW)/ 自然带宽(NBW) ≤0.1 时( 自然带宽即试样吸收带的半高度的宽度),该仪器可满足99%的试样的分析, 并且分析准确度可达99.5%。
研究级UV产品一般采取可调带宽的方式,比如安捷伦的cary 300在0.2~4.0nm范围内,0.1nm间隔自动调节;PerkinElmer的Lambda 950光谱带宽在0.05~5nm之间可调;普析最近推出的T10能在0.1nm~5nm之间以0.1nm的间隔连续任意调整。对于可调带宽的意义,孙金龙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一般的仪器只提供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带宽,有五档或六档的,但是没有选择最优带宽的可能性,也就没办法给样品提供一个准确的最适合的带宽。连续可变光谱带宽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筛选出最佳的光谱带宽,从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节省用户的实验条件筛选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用户可在最精确的光谱带宽下测试,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UV产品研发将转战细分市场 关注用户体验
UV产品自问世以来,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也曾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不过,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UV产品的市场增长缓慢,并且大部分是设备更新部分。面对如此的市场现状,仪器厂商的UV产品研发该何去何从?
创造细分市场 走“专用化”道路
传统UV产品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的细分,对仪器专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此,孙金龙先生介绍说,“从常规的应用上来讲,紫外产品的市场是平稳的,但是有些市场是需要创造的,比如专用化的细分市场。”郑清林先生也介绍说,“高端紫外产品的市场本身就不是很大,这就需要针对生物材料、临床诊断等不同的方向进行一些细分,目前我们也正在研究开发一些专用的附件和软件”。
为了应对细分市场的需求,普析在应用开发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孙金龙先生介绍到,“普析具有一个庞大的应用团队,不只是在本部,全国的分公司也都在创建分析中心,我们认为不仅是紫外,所有的产品都不能只靠传统意义上的仪器本身去竞争,而应该追细分的行业市场。而且摆脱竞争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这些小行业,为他们定制适合需求的仪器,那样一定会得到行业的认可”。
信息技术提供人性化的操作体验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操作的便捷性和体验性也是仪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通用的UV产品来说,操作的体验性也是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普析新产品T10就是抓住用户的这一心理,为传统的UV产品配备了平板电脑。
对此,何乃文先生介绍到,“T10产品跟用户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触摸屏,我们结合现在的信息化形式,在软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由鼠标键盘扩展到平板电脑,今后还会开发一些其它的方式通过远程来操作,实现操作的便捷性。同时由于平板电脑操作体验性和网络性比较强,我们会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不过,“鉴于目前信息化的兼容问题,配备平板电脑的产品将于明年年中推向市场”,何乃文先生补充到。
国产UV需提高品质力争全球市场份额
随着科技的进步,UV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但是价格持续下降,虽然对用户来说十分利好,但是对制造商非常不利。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国内越演越烈的“价格战”,国产仪器厂商该如何应对?
高端产品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突破口”
谈到现在国内紫外产品愈演愈烈的 “价格战”, 孙金龙先生介绍说,“我们认为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竞争,这样争下去也只能是恶性循环。除了中国之外,全球还有很大的市场,要竞争的话就要走出国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T10开辟一条走出国门的通道。”对此,刘景会先生也介绍说,“希望T10的研制和推出能填补国内研究级紫外的空白,更希望主要指标如杂散光等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成为国外高端紫外产品的有力的竞争对手,使国产高端仪器产品走向世界,推动行业发展,树立中国制造民族品牌的良好形象。”
高端的产品当然需要高端的品质,不过价格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据介绍,普析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相关部件的国产化以降低成本,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就能大规模的批量销售。另外,T10对于普析本身来说,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是UV产品全面升级的技术平台。孙金龙先生还介绍说,“我们希望该产品推出之后,经过几年的时间将其中的关键模块往其它的紫外产品上补充,对老的产品进行全面的升级。所以以后会大量的用T10中的关键模块来覆盖中档,包括经济型的仪器,提升整个紫外产品线的品质”。
国产UV厂商需协力提高仪器品质
对于UV产品的市场现状,据刘景会先生介绍,“保守的估计UV的全球市场有几十亿人民币的规模,PerkinElmer、岛津、Agilent、Beckman、Hitachi等大公司占大部分,中国也只能在其它的20%的份额中占据一个小分量。目前,国内UV规模化的生产厂家有40多个,如果要算上一些小规模的厂商,将近100家,但是存在打‘价格战’的无序竞争现象,大部分走低端路线,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孙金龙先生也谈到,“纵观国内实验室的高端紫外产品,几乎没有一个是我们国产的,甚至于科研工作人员发文章也需要进口的仪器作为最主要的检测仪器。近年来,国内的仪器厂商都在努力的缩小同国外的差距,特别是作为整个分析仪器中通用设备的紫外产品,不管从经验还是技术上国产厂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也该是做品质的时候了。我们认为在性能方面做好了市场自然会做出选择,而且我们也坚信仪器这个行业早晚会像家电行业一样会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采访现场
栏目导航
内容推荐
更多>2021-09-26
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