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外贸遭遇SA8000认证危机 (2004-04-14)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消费日报
浏览:2015
今年2月以来,浙江省一些外贸企业出现这样的顺口溜:“跨国公司来验厂,不喝酒,不吃饭,问工资,查税款,数数茅坑才下单。”“ 验厂”,就是欧美即将推广的SA8000标准认证。今年5月1日前后,欧美等一些国家将开始强制推广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即 SA8000标准认证。这将对一些以服装、制鞋、纺织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海宁外贸感觉“狼来了” 3月31日,海宁红东方皮革服装公司走进几名不速之客。他们说是受某跨国公司委托来下单的。但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不看皮衣质量的好坏,而是把目光瞄在备用药箱上。他们不问企业生产情况,而是问职工发了多少加班工资。他们脖子上挂着的身份牌说明,他们就是SA8000的审核员。 据当地一家公司的外贸员沈先生介绍,这样的“验厂”他们已经遇到过十几次,起先是问卷调查,今年干脆委托调查公司上门查看,内容包括工资、医疗保险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有的甚至还调查厕所有几个坑位、是否有手纸和香皂等。这些调查员看的全是原始凭证,有时盘根问底。 目前正是海宁皮装企业外销旺季,SA8000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狼来了”的危机。当地有的企业老板十分忧虑,欧美国家是海宁皮装主要贸易市场,SA8000认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海宁皮革的生存和发展。祥亿工贸公司的魏辛毅认为,跨国公司进行SA8000调查可以清楚掌握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据此可以轻易打压价格,提出反倾销指控。 永康出口多了新门槛 “请尽快告知SA8000标准认证情况,我公司急需了解……”3月底,永康超人集团接到美国销售商的传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永康外贸出口企业大多收到类似“通知”,并被告知,从2004年5月1日开始,欧美国家将强制实施SA8000认证,过不了这一关,将被限制产品出口欧美市场。 目前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量约占永康出口总量的70%左右。较早接触该标准的超人集团董事长应正说,对企业来说,规范用工行为、改善用工环境、回报社会都是正道。但目前还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擅自要求员工上缴“押金”或身份证,这些做法都与SA8000标准背道而驰。去年以来,一些欧美客商的“异常”举动引起公司重视 --钻进洗手间摸墙摸地,单独找员工谈话等等。 出口重头受影响 近日,杭州一家企业接到美国销售商的电话,告知尽快申请SA8000 认证,否则将重新考虑采购合同。 “一旦实施,受影响较大的当属那些劳动密集性行业,纺织、服装、玩具、鞋和化工原料等,这些都是浙江出口重头产品。”杭州海关有关人士说道。今年1-2月,浙江向美国和欧盟出口的上述行业产品分别达 4.1亿美元和5 .3亿美元,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33.8%。对于很多企业,SA8000是一道新门槛,现在全省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特别是一些小厂,加班加点、劳动条件差等现象不可避免。 有报道说,现在有超过50%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如果该标准实施,将重新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目前,全球已获SA8000标准认证证书的259家企业组织中,我国仅42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律师王涛说:“如果现在就严格执行SA8000认证制度,将使我国大部分企业陷入认证危机。” “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这对一些劳动力密集的行业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林云霞认为,很多企业延长劳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 但也有一些企业表示SA8000并不那么可怕。浙江杰克工业缝纫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吉祥说:“我们已做好应对准备。我们没有雇佣童工,也有条件完善的员工宿舍,还建立了工会。” 浙江柳桥羽绒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就长期而言,这一标准会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在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上下功夫。”这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在该标准的监督下,公司各项条件已顺利过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企业对这项标准也表示出类似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