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千余产品瞄准国外标准 (2004-05-26)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江淮晨报
浏览:1795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的取胜之道除了产品质量外,还有更重要的法宝,这就是技术标准。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振刚23日在北京“科博会”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论坛演讲时说,到2003年底,北京市已有2400多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占全市主要工农业产品总数的6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规则和市场竞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制定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而且使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竞争能力。美国微软公司通过建立视窗操作系统软件标准独步天下,成为企业依靠技术标准“一招致胜”的经典案例。 作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试点城市,北京已将技术标准和企业、地区竞争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刘振刚说,到2003年底,北京已建立了500多个国家、市、区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按产品标准组织生产的工业企业平均覆盖率达到98%,基本消灭了无标准生产现象。在原始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超过九成的企业采用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在所有技术标准中,国际标准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最大。以DVD为例,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设备制造国,但苦于国际标准掌握在他人手里,众多企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现在,北京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警醒,瞄准制定国际标准的更高目标,像北京中天元网络、阜国数字等公司已经在国际标准之争中抢得先机。联想、TCL、康佳等集团组成跨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行业的技术联盟,并在自主核心技术上制定了家电产品互联互操作的“闪联”技术标准,对未来主导产品的形成以及提高市场占有率将产生重大影响。更令人鼓舞的是,大唐电信研制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标准,已被国际电联确定为未来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规范建议。 刘振刚认为,技术标准之争实质上是知识产权垄断之争,这在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采取两种“抢逼围”战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跑马圈地”,跨国公司在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前首先在我国抢注专利,对国内企业形成专利包围圈。二是“欲擒故纵”,跨国公司有意放任国内一些企业使用其知识产权,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再依法提起诉讼,要求高额赔偿。他说,缩短专利审查、标准制订和修订的时间,减少专利申请积压数量,以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实行贸易技术壁垒政策,应该是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步骤。 刘振刚说,市场竞争始于标准,终于标准。美国汽车制造业借助标准化统治世界汽车市场半个多世纪之久,日本汽车业同样是依靠标准化后来居上,并且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优势,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国内企业借鉴。据他透露,北京市已经决定,在批准工业发展资金、推荐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制定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评定北京市名牌产品、申报国家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时,对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甚至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优先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