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仪表产业化及其投资效益 (2004-08-24)
发布时间:2007-12-04
作者:
来源:heatmeter
浏览:1362
1.经济分析 1.1 有巨大潜在市场的产业 供热(冷)计量收费在全国开展后,仅热量表每年需要数量可达上百万套。还须说明的是:热量表包括户用表、楼用表和热力站总表,本身还需配套的基础产品(如流量计、测温头等)和配件(郊阀门、过滤器等)。 1.2具有高技术内涵的新产业 热量表是通过两种传感器测得的物理量??热载体的流量和进出口的温度,再经过密度和热焓值的补偿及积分计算,才能得到热量值。 1.3投资与效益的初步估计 建设部主持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供热采暖控制计量收费系统”联合承担的5个单位分别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其成本效益分析为: 投资利润率:13.7%?98%平均为80.1% 利税率:20.2%?160%平均为60.2% 投资回收期:1.2年?4年平均为2.15年 尽管这几个企业单位的基础条件不同,分析也不尽科学准确,但结论一致:这是一个高效益的投资项目。 2.技术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欧洲热量表的特点和应用的局限性 集中供暖计量收费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欧洲开始的。相应的“热量表”,也经历了从机械式、电子模拟积分式、电子数字积分式直到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式的发展过程。 2.2 热量表国产化的基本要求 中国具有对热量表需求的极大潜力,但中国不能仅以“廉价”为唯一的优势。应该具备几个最基本的条件。 2.2.1 应该符合国际标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决定从1991年起在全世界推行“计量器具OIML证书制度”。 1993年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明确宣布决定将此“国际建议”称为“国际规程”,提高了这一文件的法律地位。按照我国计量法和计量器具制造有关法律编制的惯例,现行的国际标准法规是制定我国同类产品的主要依据。因此,开发研制、生产热量表,不能不符合R75号国际规程和ENl434欧洲标准。这些标准规程包含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方面的内容。 2.2.2 热量表是多部件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仪表,每一个部件都应该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 2.2.3 热量是依据热载体的质量和进回水热焓的差采计算的。现在所用的流量计测得的只是体积流量,必须根据温度和压力修正才能得到载体质量。 2.2.4 关于热量表使用的电源。为避免人为干扰,应采用内装电池的设计。 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制造计量具必须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2.3 中国热量表应具备的技术特点 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冬寒夏热,不仅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城镇居民需要冬季供暖;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建筑物业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的冬季供暖,夏季供冷,以及南方地区的集中供冷都已开始发展。因此,必须研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热能表。 2.3.1 建设部有关主管领导早在2年以前就提出:应开发既可以测供热量,又可以测供冷量的热量表。现在看来,这一要求尽管当时有些“超前”,也提出了一系列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但确实是富有预见性的,而且不仅适应中国。最近的情况是:德国也已开始研制冷热两用表了。 2.3.2 中国涉及安装计量收费用表的建筑状况复杂。 2.3.3 中国市民用水、电、煤气都在推行“先付款,后使用”的预付费方式,以解决长期困扰供应部门的“收费难”的问题。“热”作为商品供应到干家万户,收费体制改革和政策确定之后,这个问题马上会提出来。 3.我国目前热表现状 3.1 外国公司在中国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及相关专业公司,为中国的供热计量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3.2 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 根据专利文献,中国最早研制“采暖用热量表”的是1989年山西的一位教师。 4.结 论 4.1 供热计量仪表产业是一个关系到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产业,而且本身就具有几百亿的产值,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若干万人的就业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热点产业,肯定要建立在国产化的基础上。 4.2 欧洲在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方面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水平。 4.3 中国的热计量仪表产业的兴起,需要得到国际合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