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秦皇岛港务局铁路运输公司对一台已使用10年之久的电子动态轨道衡进行了室外机械部分大修,取得了成功,并为企业节约资金66.5万元。
一、大修背景
公司设置在东港区第三调车场18、19线的两台动态轨道衡,是1991年引进前联邦德国菲斯特(PFISTER)公司的产品,主要承担秦港煤二期上船煤炭的过衡任务,年过衡量2000多万吨。两台衡器经10年连续使用,已超过了使用年限,虽然对室内仪表部分进行了更换,但室外机械部分未进行过大修。由于设备老化,故障频出,丢车现象时有出现,直接影响着过衡效率和货运收入。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司决定首先对问题较多的19线衡进行大修。大修的主要内容是:更换全部传感器;调整、紧固秤桥定位系统;更换引轨和称重轨等。
二、大修的技术关键
1.传感器的选用
传感器是轨道衡的心脏。由于菲斯特公司已不存在,技术人员经过认真调研,选用了德国申克公司的产品。
2.对引轨和称重轨的过渡方式进行技术改造。
这次大修,不仅要把现有的43kg/m钢轨换成50kg/m钢轨,而且要去掉引轨和称重轨间的轨道判别开关和桥式过渡器,过渡方式改成斜切45°角对接过渡,留6mm~10mm轨缝,以便于维修和减缓车辆上衡的震动。公司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察看,绘出图纸,组织力量完成了6根钢轨8个切面的斜切和称重轨轨底32个防爬豁口的刨切。由于45°角较尖,为避免被车轮撞掉,考虑过衡是单方向作业,切割方式从进车方向看为两个“八”字,这样,无论车轮怎样冲击、碾压,都不会碰掉尖角。示意图如下:
三、大修内容的实施
经过周密筹备,2001年7月初停衡,有序地实施大修,其间更换了4只传感器,调整了秤桥定位系统,过渡方式按预定改为45°角对接。完成全部大修内容后,7月13日通过了国家轨道衡计量站的检定,准确度由0.5级上升为最高标准0.2级。
四、使用情况
大修后的轨道衡自7月13日正式使用,截止到12月13日,5个月共称车辆8万多辆,无一误判或丢车现象,保证了进港煤炭100%过衡,为港口吞吐量超亿吨作出了贡献,也为今后的大修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内容推荐
更多>2019-10-18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