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前置放大的动圈式温度仪表,如XCT系列,因无室温自动补偿装置,操作工一旦不能及时调节机械零位,冬夏两季温度显示附加误差就会高达20℃(对K型仪表而言),这个误差超出仪表基本误差的两倍。每次检定,都要随季节不同重新调节机械零位。为提高测量准确度,降低误差,在原有仪表的基础上加装一温度补偿装置。
一、工作原理
把具有正温度系数的铜电阻,接到桥路的一臂,当温度变化时,铜电阻Rcu变化,使桥路输出一与温度成正比变化的毫伏信号,此信号串接于热电偶回路与电偶信号叠加,就能达到温度自动补偿的作用。电路图如图所示:
二、电路解释及参数设定
1.桥路设计:
R1、R2、R3、Rcu组成桥路,为使两支路I1、I2恒定且相等,不随Rcu变化而变化,故取R1、R2较大且相等。
取R1=R2=(1000±2)Ω(用精密金属膜电阻,用万用电桥精选)。
取R3=10.00Ω(用精密金属膜电阻,用万用电桥精选),Rcu取值在0℃时也取10.00Ω,当温度在0℃时,Rcu=R3,R1=R2,桥路平衡,A、B电位相等,UBA=0,补偿就是0℃。
因为铜电阻Rcu难以在0℃环境取值,故在室温20℃时取。
查表Cu50热电阻微分电阻值:,
则对10Ω的铜电阻的微分电阻值为:
dR/dt=0.214/5=0.043Ω/℃
所以在20℃,10Ω(0℃)的铜电阻值为:
Rcu=10+0.043×20=10+0.86=10.86(Ω)
用0.13mm漆包线在20℃下量出10.86Ω阻值,绕到骨架上,把Rcu接到桥路中。
设I1=I2=1mA
则在20℃时,UBA=UB-UA=1mA×10.86Ω-1mA×10.00Ω=0.86mV。此值比在20℃时所要补偿的0.82mV稍大。所以I1=I2应修正为0.95mA。
即:UBA=0.95×(10.86-10.00)=0.817≈0.82mV。符合要求。
则桥路供电电压:V=UCD=0.95mV×(1000+10)Ω=0.96(V),由于铜电阻的微分电阻值为线性的,所以在0~40℃范围内均符合要求。
2.电源设计:
电源用XCT仪表本身变压器,本人试着用控制板电源、断偶保护电源,对仪表均有影响,所以只好用指示灯电源,该电源交流为(5~6)V,整流为直流(6~7)V,对稳压的稳定性来讲偏低,所以只好采用倍压整流。这样UED在12V以上。
D1、D2为IN4007。C1、C2取25V/100μF即可。R3为限流电阻,D3为稳压二极管,取稳压值为6V。
若ID3=10mA(此电流稳压值最好),则=600Ω
功率为V2/R=36/600=6/100(W),用1/4普通电阻即可。
R4为分压电阻,此电阻取值要准确,要用金属膜电阻。
R4=UF-UC
因为UF不一定正好为6V,对一支具体的稳压管可能有偏差,要用数显表测量UF,再算出R4。UF要用数显表测出小数点后两位,R4也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以上设计是对于配K型电偶的仪表而言,对于S型、E型等仪表,桥路电路可以不变,稳压6V以前的电路不变(这样有利于批量生产),只是改变R4,这样UCD就变了。I1=I2,则UBA=UB-UA=I1(10.86-10.00)就能改变,这样就可以制作补偿不同型号的温度补偿器。
三、安装
把Rcu装在后面空余的接线柱上,其他元件焊到一废弃的测量板上,装到表一侧的空余地方(铁板留有长方孔,装上一个插座即可),A、B端串接于电偶与测量电路,此电路经过验证,效果良好。
本附加电路原理与结构简单,成本很低(约2~3元),但对仪表的零位自动补偿效果很好,这样可以消除温度带来的附加误差,也可减少操作工随时调机械零位麻烦,这是对动圈表30年来的一次改革。
内容推荐
更多>2019-10-18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