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天平的使用过程中,期间核查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立、保持和证明设备的计量溯源性;
明确设备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及不确定度;
提高设备不确定度的可信性;
确定设备性能是否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引起实验室对之前所出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我们对不同使用需求和使用频率的天平,有着不一样的性能要求。重要而精密的称量工作,我们需要天平时刻保持高性能,而对粗称又偶尔使用的天平要求却并没有那么高。纵然频繁的进行期间核查可以有效评估和控制称量风险,但大量的核查也加大了实验室的工作量,因此我们需要对天平进行分级管理。有效的评估和调整期间核查的周期不仅能使天平管理更科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分配。
设备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CNAS-TRL-004:2017)
实验室可参考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行业法规建议、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造商建议等信息。此外,实验室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预期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环境条件的影响;
测量所需的不确定度;
最大允许误差;
设备调整(或变化);
被测量的影响;
相同或类似设备汇总或已发布的测量数据。
周期调整的判定原则(CNAS-TRL-004:2017)
反应调整法是基于风险考虑,根据设备初始校准后、经一定时间间隔(初始校准周期)的后续校准结果来确定后续校准周期:
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的80%内,则后续的校准周期可延长;
若校准结果超出最大允许误差,则后续校准周期应缩短;
若校准结果位于最大允许误差80%和100%之间,或对校准结果的符合性难以做出判断,则实验室应考虑缩短校准周期或增加期间核查频次,对设备的性能做进一步验证。
内容推荐
更多>2019-10-18
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