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所致的DNA损伤可以诱发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然而科学家一直不清楚此类DNA损伤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近日,一项发表在
《自然》
(
Nature
)的研究首次显示,辐射所致父系DNA损伤能够遗传给后代。
研究者利用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作为模型,发现受辐照的雄性线虫会导致第三代线虫出现极高的死亡率,而在雌性线虫中并不存在这一现象。研究显示,受辐射影响的卵细胞可以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结局:准确地修复损伤,或在损伤过于严重的情况下诱导细胞死亡,因此卵子的DNA损伤不会遗传给后代,而受辐射影响的成熟精子却无法被修复。进一步研究显示,当卵子与受损的精子结合后,卵子内的母体修复蛋白会采用一种极易出错的修复机制(TMEJ),这会导致染色体的随机融合。这些随机融合后的染色体会在F1代的细胞内反复发生断裂,并无法受到正确的DNA修复机制修复,导致第三代线虫出现先天缺陷。研究者表示,人类中检测到父系遗传的生殖系统新发突变也存在与线虫同样的TMEJ结构突变,这一发现意味着即便在没有受到辐射的人体内,人类精子的DNA损伤仍会使用与线虫同样的DNA修复方式。这样形成的突变虽可能是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同时也可能是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