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纳米技术》的责任编辑Ai Lin Chun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说来稿中很多研究材料的尺寸在几百纳米以上,还能叫做纳米材料吗?
大概不少人会说:我都用纳米作单位,作的还不是纳米?
以作纳米为荣,或者卯足了劲往纳米上面沾,大概是当前很多研究者的心态。因为大家明白:现在只有纳米题材才好申请项目,才好发文章,才好写年终总结。
关于《纳米材料术语》的国家标准里面定义纳米材料时要求了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具有1至100纳米几何尺度的结构,二是物理化学性质必须特殊。如果不同时具备以上两点,那么声称的纳米材料都是假材料,应该上“3?15”晚会的。
这个标准大概对于清理虚假纳米产品有益,但科学界却没人会理会。就如同即使国家最近出台了“馒头”的专业标准,街头大爷的馒头店并没有因为馒头不够白而倒闭一样,编辑并不会据此拒绝别人的稿子,某些科学家也会继续勤奋地在文章标题上贴上纳米的标签。“纳米”如同当年“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我心里嘀咕的是:材料研究是尺寸重要还是结构和性能重要?
纳米仅仅是个尺度单位,把100纳米以下的材料单独分类并且神化,本身就不科学。解思深研究员就表达过理性的观点:纳米并非无所不能。我还要加一点就是纳米之外天地更广,比如光子晶体材料就为人类展示了奇妙的光学新天地。而且100纳米这个门槛也定得不科学。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教授等人发现通过控制硅纳米线的直径,即便是100纳米以上,只要介于电子和声子的平均自由程之内,也可以实现热电性能显著的提高。是不是满足纳米尺度并不重要,如果仅仅强调这个“纳米”那个“埃米”,不知材料中多少精彩之处都被错过了!
当然,Ai Lin Chun女士这么一问,并不会阻碍“伪纳米”和“唯纳米”的疯狂发展。不过国家决策人员和科技知识分子心里一定要有个谱:追求尺度的纳米制备时代已经过去,发展多尺度能源信息功能材料的时代已经来临。上述杨培东教授的重大发现中使用的硅纳米线材料其实是借鉴我国一个著名研究小组发展的制备方法。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如果国内相关研究还沉醉于纳米材料的初级阶段,而不努力开发潜在的信息能源方面的功能器件,那么最终是辛苦为他人做嫁妆。